出口再創新高
2019年,我國原料藥出口量邁入千萬噸級門檻,達到1011.85萬噸,同比增長8.83%,出口均價同比上漲3%,表現為量價齊升的良好態勢。
從細分類別看,大部分原料藥出口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垢腥绢愒纤幊隹陬~同比翻番,其中包含的抗病毒類、抗結核類等品種的出口均有較大增長;激素類原料藥出口額同比大幅增長了78%,主要由出口數量同比增加76%所帶動,其中雌激素及孕激素類產品出口額大增200%;解熱鎮痛類、氨基酸類、四環素類、頭孢菌素類、林可霉素類等大宗原料藥延續兩年來的出口增長勢頭,2019年均都實現了8%以上的出口同比增幅,撲熱息痛、布洛芬、頭孢曲松等主要品種出口額均有所增長;維生素類、青霉素類、大環內酯類、氯霉素類等大宗原料藥的出口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負增長,主要由出口價格的下跌所致,其中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1等維生素主要品種出口價格在經歷上一年的大幅上漲后均有所回落,阿莫西林三水酸、6-APA等青霉素主要品種出口額也有所減少;2019年我國抗癌類原料藥出口額達到近1億美元。
市場保持穩定
2019年,我國原料藥共出口到189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集中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三大市場,合計占據我國原料藥出口總額的89%。
對亞洲市場出口的原料藥達到544.61萬噸,貨值159.17億美元,同比增長15.56%,數量和金額占比相比上一年分別提升了約1.5個百分點。印度作為我國原料藥出口第一大目的國,其原料藥70%來自中國,中間體比例更高,盡管印度政府近年來大力扶持“印度制造”,印度各地陸續開始興建原料藥園區,眾多印度藥企也紛紛向上游發展,但短期內仍難以減輕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2019年印度進口我國原料藥80.79萬噸,同比增長22.56%,貨值56.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53%,占據我原料藥出口總額的近17%,在我對亞洲市場的原料藥出口中更是占比超過1/3。不過,印度從我進口的原料藥主要以低附加值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為主,例如抗感染類、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激素類等。日本常年位居我原料藥出口目的國榜單探花位置,雙方原料藥貿易合作穩步增長,這與其政府一直以來大力推廣仿制藥和中日企業合作普遍較為穩定有關。2019年,我對日本出口原料藥47.64萬噸,同比增長3.03%,價值20.59億美元,同比增長8.24%。對日主要出口品種既包括維生素、氨基酸、抗生素等傳統大宗原料藥,又包括沙坦類、普利類、他汀類等特色原料藥。東盟90%以上的原料藥靠進口滿足,因而也是我在亞洲原料藥出口的主要市場,2019年輸入我國原料藥33.05億美元,同比增長9.99%,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是我原料藥在東盟的主要出口目的國,解熱鎮痛類、抗感染類、維生素類等低價傳統原料藥是我對東盟出口原料藥的主要類別。
2019年,我國對歐洲出口原料藥207.63萬噸,貨值94.61億美元,同比增長14.1%,數量和金額分別占據我原料藥出口的20.52%和28.09%,占比基本保持穩定。其中對歐盟出口額達到82.81億美元,同比增長12.36%。德國、荷蘭、意大利、西班牙均位列我原料藥出口目的國榜單前十強。我對歐盟出口的原料藥以抗感染類、氨基酸類、維生素類、四環素類等為主。
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2019年我對北美洲出口原料藥78.79萬噸,貨值45.18億美元,同比減少0.37%,數量和金額分別占據我原料藥出口的7.79%和13.41%,占比相比上一年分別減少了約1.5個百分點。其中,作為我國原料藥第二大出口目的國的美國,全年輸入我國原料藥42.15億美元,同比減少1.23%,是我原料藥出口國前十強中唯一出現負增長的國家。我對其出口原料藥66.54萬噸,同比減少10.99%,出口均價則同比上漲了10.96%。這表明美國對我大部分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后,雖然美方意識到中國原料藥在美市場的可替代性較差,因而加稅清單中包含的原料藥品種極少,但貿易摩擦仍不可避免對中美原料藥貿易產生了負面影響。
圖.2018年和2019年我國原料藥出口市場占比

數據來源:中國醫保商會統計
企業數量大增
2019年,我國共有12462家企業經營原料藥出口業務,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056家,經營企業家數已經連續六年保持增長,幾乎全部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作為我國原料藥出口的主力軍,一直保持較強的出口活力,2019年合計原料藥出口額達224.34億美元,同比增長15.97%,占比升至67%;國有企業原料藥出口額扭轉了近年來持續減少的態勢,2019年出口額為38.29億美元,但同比增幅僅6.12%,導致占比繼續收縮至11%;三資企業出口額同比增幅也只有個位數,為4.59%,占比收縮至22%。
我國原料藥出口前十強企業累計出口額為29.52億美元,占比8.76%;出口額過億美元的企業達到43家,累計出口額占比達21.82%。由于從事原料藥出口的企業越來越多,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導致上述兩項占比均比2018年有所下降,我國原料藥出口集中度仍然較低。國藥集團、普洛藥業、麗珠集團、華海藥業、浙江化工、九洲藥業等出口龍頭企業出口業績增長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