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球新冠疫情進入第二個年。經歷了2020年的洗禮,醫藥外貿人逐漸適應了疫情常態化下的外部環境,諸如產品、市場、商貿活動方式等方面的種種變化。
宏觀數據看,在2021年全球疫情反彈不斷擴散、全球經濟復蘇不均衡,供應鏈瓶頸難以徹底緩解,人工、原材料、國際物流成本及人民幣匯率等不斷上升等外部環境影響下,中國醫藥外貿仍保持了穩步增長: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74%,出口同比增長2.97%。
數字增長的背后是醫藥外貿從業者們的辛勤和奮斗:他們改變營銷模式,滿足客戶新的需求,與客戶共渡難關;他們積極尋找新的市場機遇,加大推廣力度,營造優質的品牌形象;他們在國外疫情嚴重之時義無反顧,逆行海外,帶去國內先進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他們根據疫情帶來的需求,快速響應進行產品研發,并快速進行國際認證……
讓我們共同回顧醫藥外貿人的2021。

吳仙明
三生制藥集團國際業務負責人
1.2021成績、機遇與挑戰
2021年三生制藥集團國際業務銷售取得了同比30%以上的增幅,在疫情對全球貿易造成巨大負面影響的今天實屬不易。2021年的醫藥國際貿易延續2020年的大環境,醫藥外貿企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市場需求下降目標市場因疫情原因,國家醫保支出主要聚焦防控新冠病毒上,給其他疾病的費用支出相對都有明顯的縮減,包括病人就診也有較大比例的下降。因此市場需求端除了新冠相關的藥品和設備有逆勢增幅之外,其他藥品實際銷售產生可預見的下降,對我們藥品出口極為不利。
供應鏈成本增長由于新冠產生的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帶來國際貿易交易成本的顯著上升。對于醫藥行業而言,主要表現為藥品運輸線路減少,海運空運運費飛漲,交貨周期延長等。
市場準入門檻提高由于新冠產生的社會面經營活動的萎縮,很多國家的客戶對于市場的預期下降嚴重,不愿意投入過多的市場開發費用,因此除了新冠相關產品的商機增長,其他產品的機會相對也出現萎縮。加上監管部門主要精力也投入到新冠相關防控工作,對于藥品的審批和GMP驗廠等工作有明顯拖延,對藥品出口也影響甚大 。
當然,危機永遠和機遇并存。
疫情下也帶來一些可以預見的機遇。主要包括:新冠相關的預防和治療藥物出現明顯的增長,而且談判難度下降,市場準入甚至更容易,可以短時間產生不少商機;對中國很多制藥公司而言,可以借由新冠相關產品的出口打通和客戶,監管機構的溝通與合作關系,為后續其他產品的合作打開新的大門。從整個中國醫藥行業而言,甚至可以借用新冠疫苗的全球化嘗試建立和目標國家醫藥衛生領域的常態化合作機制,促進中國制藥國際化發展。
2.疫情下國際市場開拓之道
各行各業都不得不面臨疫情常態化對國際業務帶來的影響,也必須盡快克服因此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具體采取了如下幾方面的措施來維護和開拓國際市場:增加視頻電話的頻率,增加有效溝通的次數;適當給目標客戶寄送實體的樣品和禮品,表達問候;增加每個訂單的數量,降低客戶采購頻率,控制供應鏈成本;提供線上相關的培訓和醫學支持,幫助客戶更專業;給與客戶一定的價格和樣品支持,幫助客戶渡過難關。
3.產品、市場、價格有無變化
作為領先的中國生物制藥公司,三生制藥的核心產品一直穩居國內和主要上市國家的市占率前列。加上生物制藥本身的研發上市周期長,成本高,我們核心出口產品沒有明顯變化。另外由于生物制藥歐美準入門檻高,目前我們的核心目標市場還是除了歐美之外新興國家。包括拉美、獨聯體、東南亞、南亞、中東北非等地區。產品價格影響因素很多,由于我們產品主要是慢性病用藥,加上主要產品競爭較少,因此整體上價格保持平穩,沒有明顯的浮動。
4.2021難忘瞬間
看到客戶開視頻會不戴口罩了,很欣慰,說明疫情緩解了。
5.2022新目標
既然是做國際銷售的,銷售指標的增長沒有選擇,必須完成。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于市場需求端的恢復和增長,供應鏈的穩定和可預測,還有就是國內疫情的常態化控制,不要過多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最大的機遇來自于全球都受疫情影響,處在同一起跑線,還是要專注于提高產品本身的競爭力,業務開發、注冊和國際銷售的專業水平,抓住瞬間即逝的市場機會。尤其是一些緊急需求訂單的把握。同時,也要密切重視長效的國與國醫藥衛生合作溝通機制,借著疫苗和相關緊急藥物的出口為未來中國藥品更好更深地布局國際化做點準備。